3月25日下午,公司“闻道讲坛”(第九讲)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举行,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李河研究员莅临讲坛,作“当代技术哲学:从‘代理’到‘替代’的技术与正在‘过时’的人类”主题报告。

李河研究员从“普罗米修斯的羞愧”和“原子弹符号下的生存”的“过时的人”的话语产生与发展入手,讲述了作为安德斯的“过时的人”与哈桑的“后人类/后人文”这一“替代”主题是如何浮现的,并沿着“后人类”和“后人文”两条路径展开分析,他认为,从“后人类”角度来看,“‘替代’人体自然”有两条技术路线,分别是以当代生物工程代表的“替代”技术路线和以当代人工智能代表的“替代”技术路线。从“后人文”的角度来看,一方面,人文科学正在被“后人类中心主义人文科学”的全新“知识体系”所替代;另一方面,是“数字人文”对传统人文学科的替代。最后,他从对海德格尔《技术的追问》的几点再思、对技术背后欲望机制的再思、“后人类/后人文”启动“非时代性的时代”、人类能否避免技术的“为恶利用”等几个方面,对“替代性的技术”提出的根本性问题进行了追问和阐释。李河研究员的报告思想深刻、旁征博引、娓娓道来、深入浅出,深刻解答了技术向何处去、人文科学向何处去以及人类向何处去等问题。

李河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中心主任,曾任《世界哲学》主编,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,发表论文近百篇。主要研究方向为现象学、解释学、西方政治哲学史、当代国外文化政策研究、中国传统思想研究等。主要著作、译著有《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——解释学视野中的翻译问题》、《得乐园•失乐园》、《人在故事中》、《科学时代的理性》、《海德格尔》、《剑桥中华民国史》、《胡塞尔思想的发展》、《穆勒》、《从现象学到解释学》等。
[报送单位/太阳成城集团]
[责任编辑/王晓云]